DNA存儲器
使用DNA(脫氧核糖核酸)作為大規模信息存儲的介質,這項技術是著眼于未來的具有劃時 代意義的技術革命。它將生物體DNA分子中“A”、“G”、“T”、“C” 4種堿基按照特定順序排列組成信息編碼,利用人工合成的脫氧核糖核酸存儲文本文檔、圖片和聲音文件等數據,隨后完整讀取。相對于當前計算機芯片利用二極管、晶體管技術存儲信息,DNA存儲具有高效、存儲量大、存儲時間長、易獲取且免維護的優點。
泓迅科技研究人員掌握和擁有第三代合成生物學技術平臺Syno?3.0,能夠大幅降低DNA合成的生產成本,邀您共同開發的DNA數字存儲系統。我們將利用“A”、“G”、“T”、“C”這4個堿基“字母”,利用我們已有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編碼轉制軟件,精確、快速的大規模和高通量的合成DNA序列,應用于下一代的信息存儲。
DNA存儲優點:
- 體積小。一個堿基只有幾個原子大小,人們以此為基礎進行數據存儲,整體的體積將大大小于傳統硬盤。
- 容量大。一個DNA片段就含有幾何數量級的堿基對。1克DNA不到指尖上一滴露珠大小,但能夠儲存2.2PB的數據,相當于相當于大約300萬張普通CD光盤 ;4.2萬張50GB容量的藍光光盤,或700個3TB的硬盤(差不多要151千克重)。
- 穩定性強。相比于其他需要低溫、真空保存的存儲介質,DNA可以在不苛刻的條件下保存上百年。得益于微流體技術的發展,合成、排列DNA成為了一項較為簡單方便的工作。
- DNA存儲技術作為數字存儲媒介的顯著優點之一是容量大。DNA分子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密集存儲介質,1克DNA能夠存儲大約2.2PB字節,相當于大約300萬張CD。
DNA存儲技術進展:
2013年8月,阿根廷科學家費德里克·普拉達等成功將該國國歌旋律以人工基因編碼形式植入某種細菌染色體中。
2013年1月, 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的高德曼(Nick Goldman)博士及其團隊將154首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一張照片、一個PDF版的科學論文,以及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 (MartinLutherKing)《我有一個夢想》演講的26秒錄音片段,存儲在了一個幾乎無法用肉眼看到的DNA片段里。
2012年8月, 哈佛大學的George Church研發團隊已經可以做到通過新型的DNA概念技術將96bits的數據存儲到DNA中,在這個技術當中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這 樣的堿基都擁有自己的二進制值,之后通過微流體芯片對基因序列進行合成處理,而這樣的處理之后該序列的位置以及相關的數據都將會得到匹配。
- 交付產品
- 設計方案
- 合成芯片
- 數據分析報告
價格與周期
請聯系support@synbio-tech.com,您也可以撥打我們的免費熱線4000-973-630(按1)聯系我們經驗豐富的工程師。